在BBA紧凑型领域,奔驰棋差一招,在该领域整体销量不容乐观,而宝马X1则以其出色的性价比成为了该领域的热销车型,随着定位紧凑型SUV的奔驰GLB的亮相,从级别上看,该车应要高于宝马X1以及奥迪Q3等车型,未来上市后能否全面压制同级产品,我们今天就从其产品信息详细了解一番。

奔驰GLB

上市时间:年底

作为一款全新的紧凑型SUV产品,与主打运动的GLA不同,奔驰GLB设计造型更为传统,基于MFA前横置发动机架构打造,内饰以及平台均采用了家族式造型设计,并且在2829mm的轴距基础之上,还提供了5/7座两种布局,动力上则有望配备1.3T和2.0T 发动机。

从此前发布的官图来看,奔驰GLB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外观造型,其中运动版采用了繁星单横幅前格栅造型,而越野版则提供了双横幅格栅设计,新车前大灯造型采用了最新家族式设计,断开式环绕LED灯带极具辨识度,下包围进气口尺寸更大,银色下护板以及两侧雾灯区导流槽进一步彰显了整车的运动氛围。

车身尺寸方面,新车的长宽高为4634/1834/1658mm,轴距为2829mm。轴距明显要大于宝马X1,与X3已经处于同一水准。座椅方面,GLB标配5座布局,并可选装7座,因此,座椅布局就变为2 3 2式布局。

新车内饰同样采用了奔驰家族最新设计,中控采用了大面积的实木材质包裹,少量的镀铝材质进一步增添了内饰的质感,此外,平底三幅式方向盘、涡轮式空调出风口、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等设计,使内饰更显豪华感。此外,该车同样搭载了Touchpad控制器以及全新的MBUX车机系统。

动力方面,新车预计搭载1.3T四缸发动机和2.0T四缸发动机,其中1.3T最大功率为163马力,2.0T则为224马力,传动则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和全新8速双离合变速箱。此外,未来AMG版车型将搭载与AMG A35同款的2.0T发动机,最大功率或达到306马力。

新款宝马X1

上市时间:年内

在奥迪Q3换代以及奔驰GLB上市之际,宝马X1也推出了中期改款车型予以应对,但面对气势汹汹的奔驰GLB,显然,宝马X1有些疲于应对,从曝光的新款X1信息来看,该车改动幅度相对较小,这也意味着X1售价大概率保持当下幅度,这让其面对奔驰GLB以及奥迪Q3或许更具优势。

从此前曝光的官图来看,宝马X1主要针对外观进行了细微调整,前中网进行了例行加大处理,两侧自适应LED大灯造型也经过了优化,整体更具辨识度,下包围两侧进气口尺寸较为夸张,上方采用了更大面积的导流槽。侧面以及尾部与现款基本一致,后尾灯进行了小幅升级。车身尺寸方面,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565/1821/1620mm,轴距为2780mm。

新车内饰基本沿用了现款车型的设计格局,中控采用了双色设计,镀铬饰条将其一分为二,进一步提升了内饰的层次感,8.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占据视觉中心,此外,新车还将提供Dakota真皮内饰以及投射迎宾灯等舒适性配置。

动力方面,新车将继续搭载1.5T以及2.0T两款发动机,其中2.0T最大功率为231马力,传动与之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,并提供两驱和四驱系统供消费者选择。

新一代奥迪Q3

指导价:27.18-35.98万元

新一代奥迪Q3在上海车展期间就已正式上市,新车基于MQB平台打造,轴距相较现款提升了77mm,达到2680mm,但车身尺寸相较于宝马X1仍稍显逊色,动力上搭载1.4T以及2.0T发动机,售价相较现款则提升了近4万元,售价已经与现款宝马X1处于同一水准。

新车外观采用了最新式家族设计,硬朗的线条营造出整车年轻动感一面,大尺寸前中网极具视觉冲击力,内部采用了亮黑色网状造型,下包围采用了镀铬饰条贯穿,两侧与导流槽进行错位匹配,整体更加年轻动感。车身尺寸方面,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481/1848/1616mm,轴距为2680mm。

新车内饰采用了虚拟座舱设计,中控表面采用了大尺寸镀铬饰条进行分割,进一步营造出内饰的层次感,10.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与10.1英寸触控多媒体显示屏使内饰更具科技感。在智能配置上,新一代奥迪Q3还配备了ACC自适应巡航、全景影像、车道保持、主动刹车、手机无线充电等功能性配置。

动力方面,新车将搭载1.4T以及2.0T两款发动机,其中1.4T发动机版本最大功率为150马力,2.0T发动机分为高功率和低功率两个版本,低功率版最大功率为186马力,高功率版则为220马力,传动系统匹配7速S-tronic双离合变速箱,此外,高配车型还提供四驱系统。

车型总结:显然,三款车型虽然均定位紧凑型SUV,但其车身尺寸以及竞品却有较大差距,宝马X1与奥迪Q3虽然在售价处于同一水准,但更长轴距的宝马X1显然更具优势,而奔驰GLB定位预计要高于GLA车型,依照奔驰的定价特点,预计起售价高于30万元,如此一来,不管是从定位亦或者是售价方面,奔驰GLB没有直接的竞品予以抗衡。在紧凑型SUV领域,未来BBA错位竞争将成为常态。